創新創業專欄111_為何台灣掀起一股口罩交換風潮?商品是否該多元化的三個思考點

Facebook
Twitter
為何台灣掀起一股口罩交換風潮?
商品是否該多元化的三個思考點

最近看到一個令我不可思議的現象,就是怎麼有人在「蒐集和交換口罩?」其實是我慢半拍,早在五月份就開始在FB陸續出現「口罩交換社團」,這群人蒐集各類花色口罩,透過購買、團購及交換,去蒐集各式各樣意想不到的口罩。

最早的「豹紋」、「Tiffany藍」、「薰衣草紫」已經算是過時了,近來最流行的就是搭配雙十國慶的「國旗款」和「I LOVE TW」。我內心想口罩不就藍綠白、藍綠白、藍綠白…這樣戴嗎?我想這種蒐集和交換口罩的行為,應該會讓疫情重災區的人感到瞠目結舌吧!

我不否認或排斥這種換口罩的行為,只是好奇是一小部分人有興趣,還是已經成為一種商業模式,因為在臉書上看到朋友PO出「近日戰績」,總共已經蒐集到125款不同的口罩。所以特地訪問了附設販賣口罩藥局的于賓醫美林怡雯執行長,好深入瞭解交換口罩的風潮到底有多盛行。

林執行長表示:「比你想像的還盛行喔,像我們現在目前總共有近50款口罩,有豹紋、千鳥紋、迷彩綠、櫻花粉、丹寧藍、櫻桃紅、愛馬仕橘、紫馬祖、藍關公、七彩虹、桃子武士、密桃牛奶、藍色珊瑚礁、爵士灰、紳士灰藍…」

「連雙色的都有,有酒紅芝士、草莓蛋糕、桑椹酒紅、哈密瓜濛、加俐神秘紫。如果有推出像是Halloween橘、I LOVE TW、七彩虹等新的特殊款時,不少客人都會下午就來排隊。」

其實我當下是挺傻眼的,但也證實了這不是一小群人在那邊閉門自high,而是疫情下延伸出來的商業模式及生態。其中一項主因就是口罩產量已達安全水位,所已在六月分開放廠商自由買賣,回歸市場機制,才有機會出現百色齊放的口罩天堂。

而這現象跟我在顧問時,常遇到的企業經營難題是類似的,「產品要不要多樣化?」基本上我會用三個的面向去讓企業主思考

一、是否具有消費「趨勢」

大家都知道「站在浪尖上,連豬都能飛起來」。趨勢誰都想掌握,但就看有沒有敏銳度而已。回頭來分析,當世界上的泱泱大國都在缺口罩時,台灣靠著國家隊從「很缺」到「很不缺」。

於今年六月時,已達日產2,000萬片,日徵用量為800萬片,庫存低於一億片時,才會提高日徵用量到1,200萬片。從衛福部的數據來看,口罩的多樣化是早晚的事而已,就像中國有一句老話:「飽暖思淫慾」,在西方心理發展學上就是「馬斯洛需求金字塔」。當基本生存的慾望或問題被滿足後,就會尋求向更高層次的滿足。

當10月份美國已經逼近740萬人感染心冠病毒時,台灣還控制在530人左右,表示台灣人已經「飽了+暖了」,新冠肺炎的威脅已不再像高爆發時期那樣的衝擊。

換句話說,如果你在美國、印度、巴西…等。這些全球最多感人數的地方時,我相信不會有人在乎,為何信封抽出來只有素色的口罩,因為有口罩可以戴就謝天謝地了。

二、是否具有消費「動能」

有時縱使有趨勢,但沒有消費「動能」,產品就會「叫好不叫座」。就像當年的藍光Blue-Ray disc一樣,4K畫質超清晰、25GB/4小時的大容量、高保真環繞音質,這一切都屌打DVD,但最後藍光Blue-Ray disc黯然退場,因為價格是DVD的2-3倍,讓很多人都下不了手。

主要原因之一就是,消費者難以察覺Blue-Ray disc跟DVD間的差異性,當DVD就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影音需求時,就很難花2-3倍的錢去選擇優異度差距不大的產品。

雖然特殊款口罩要比普通素色款要貴個50-100%,但戴出去就是會「吸睛」,就是會有「時尚感」,甚至有「優越感」,就跟購買精品的心境是差不多的。雖然一片要多付個4-5元,但戴出去就是「與眾不同」。而且口罩也不是那種差幾千、幾萬元的商品,因此花點小錢,讓自己有型、有話題。

加上FB社團中的群聚推動力,及交流的方便性,可以推測出消費「動能」是比較容易被營造出來的,也是台灣目前「小確幸」思維下,所衍生的一種商業型態。

三、是否會增加「製造成本」

評估多元化商品的最後一道防線就是去思考,在生產中,是否會增加製造成本?不只是原物料來源,還有製造流程、倉儲管理、行銷、研發…等成本,都會增加「製造成本」。

就像我最常舉例的黑白切小吃店,大多數不優的店幾乎是品項(餐點)一大堆,乾麵、滷肉飯、雞肉飯、貢丸湯、餛飩湯、豬肝湯、燙青菜、各式小菜。

但好吃的沒兩樣,無法集中火力,創造出主打料理,以致顧客重覆消費率低,導致食材囤積而不新鮮,接著顧客又吃到不新鮮的食材,不僅造成存貨的壓力,也引發一連串的惡性循環,這些都會增加多元化商品的製造成本。

反觀口罩的多元化,只是在最外層防潑水不織布上做了顏色的變化,整體結構、造型、功能全無改變,只要多一道染色就可以生產出多元化的產品,稱為「橫向多元化」。

類似的多元化商品也很多,像是原味蛋捲、海苔蛋捲、香蕉蛋捲、紅茶蛋捲、抹茶蛋捲…,90%的製程無需改變,只要在味道上做研發及調整舊好,自然不會大幅增加「製造成本」,而壓縮了利潤。

來源:經濟部中小企業創新服務計畫專欄

作者:心惢文創總經理 蔡緯昱

更多創業創新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