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什麼讓沒人知道的景點,卻要排隊半年?
嚴長壽:若觀念不對,國旅可能是個災難!
許久沒露臉的台灣「觀光教父」嚴長壽,最近終於接受商周獨家專訪,談疫情過後的旅遊熱,雖然點起希望之火的旅遊業,正蓄勢待發的準備把上半年的虧損彌補回來,但嚴長壽卻是憂心忡忡的表示:「我怕(台灣)錯過這次機會,產業又會走錯路…。」
訪談中不時透露出「現在這個機會點,若觀念不對,也可能是個災難!」若對訪談全文有興趣,可以前往《國旅熱,可能是另一個災難!台灣觀光教父嚴長壽看到什麼?》
今天不談旅遊產業,或是討論嚴長壽的想法究竟適不適合未來的「國旅線」?而是這篇嚴長壽始終強調的「素養、文化」的漫遊概念剛好與我多年的經營策略有些謀和之處外,亦提出究竟是「重量」比較會賺錢,還是「重質」比較能長遠的經營策略。
首先講一下培訓業與旅遊業的雷同之處,我們自己常覺得培訓業跟旅遊業的邏輯很像,一是「抽象的產品」,旅遊跟培訓一樣,錢付出去後,得到最多的只有「感覺」。像是去日本「感覺很好玩」、去上完課「感覺很充實」,無論學到哪方面的「技能」,比起買一台筆店、一支手機、吃一頓大餐、一個精品、一台電動摩托車…而言,的確空虛很多。
第二是培訓業與旅遊業的產品只能透過照片、影片去「揣摩」或「感受」可能獲得的利益或價值,因為這兩項產品摸不著,所以「很難試用」。旅行社不會讓你體驗一下3小時的日本行,企業選擇老師時,也很難要求講師先來講個2小時,因為出團就是要付錢了,講師出門一樣也要付錢。
基於這兩點,旅遊業及培訓業皆衍生了,價格與品質參差不齊的情況,一樣五天四夜泰國團可以低到一萬有找,也可以高到快五萬。企業培訓講師鐘點可以低到一、兩千,也可以高到二、三萬,雖說是一分錢一分貨,但實體產品容易比較,抽象產品就很看「個人感受或認知」。
沒有美學、文化素養,國旅可能是災難!?
這就是商周問嚴長壽:「為什麼會說可能是災難?」
嚴長壽:「這是素養問題,如果你沒有美學、文化素養,你看不到生活文化,那你只是一個住宿跟觀光旅遊的提供者而已,然後又開越來越多的停車場、設施,或辦一大堆觀光活動像熱氣球、馬拉松……。」
嚴長壽形容台灣觀光就是一種「快速來、快速走」的觀光文化,走馬看花,只要去一趟太魯閣,就覺得「我已經到過花蓮」,那不會再來。正所謂上車睡覺、下車尿尿、回到家莫名其妙。
一個人自旅,意外發現漫遊的美
過去出過大約五、六趟的中價位旅遊團,說實在的幾乎沒有太多的印象,就是依稀知道好像去過哪裡,感覺好像沒什麼,就是走馬看花、還有一直趕行程跟吃桌菜。直到七、八年前第一次接觸到自旅後,就愛上了,尤其是一個人自旅更是我的喜歡的旅行方式。
原因不是因為便宜,事實上一人自旅是相當麻煩的一件事,從訂機票、房間、交通到行程,全部都要自己來,其中還有許多不可控的天氣、安全、語言等因素,對多數人來說,就是一件想到就會「打退堂鼓」的麻煩事。
但沒想到光是「曼谷」一個城市就去了兩趟,還覺得不夠,曼谷最老且擁有泰國第三大釋迦牟尼臥佛像的玉佛寺,一般旅行團是排定一個半小時,但我一待就是快五個小時。
京都的清水寺、金閣寺,在旅行團都是半小時左右的行程,我都是兩小時起跳。韓國釜山的甘川洞文化村(彩虹村)基本上半小時拍完照就要離開的行程,我硬是花了三個半小時,一個人把十二枚紀念章全部集完。
這幾年我自旅去過的「城市」(每次平均五天四夜最多去兩個城市),東京、名古屋、京都、大阪、沖繩、斧山、曼谷、清邁…,沒一個是我可以拍胸脯的説:「我走遍了」,或是「我去透了」。這就是嚴長壽一直在推行的「體驗漫游」,而不只是一窩蜂的「快閃觀光」。
沒人知道的景點,卻要排隊半年
嚴長壽在訪談中分享台東長濱、豐濱的故事。一個大家都不太知道的小眾景點,但其中像是炒海鹽、種稻、經營民宿的各種行業彼此串聯在一起,推行體驗生活、漫遊,跟旅客分享部落與在地人文化,跟景點式觀光是不一樣的。
嚴長壽提到,「這個旅遊生態圈不用拉低價格,但一天只接待30人,不讓人自己開車上山,怕外人破壞環境,現在預約已經客滿到半年以後。」我形容這就是「深度旅遊」的長尾效應,但嚴長壽總覺得政府或產業目前還不太能改變台灣人的「旅遊習慣」。
之所以看完嚴長壽這篇專訪很有感,是因為自己也曾經在「廣度與深度」中掙扎,課程是要便宜一點,不用講得太深,就像快閃觀光一樣,反正追求學員數量就好,立刻就可以有營收,還是多花點時間,深入專研,把一門課變成一種專業,再變成一種生活,最後形成一種運動或文化。
「營收價格跟文化價值」是否真的可以並行?
策略沒有對錯,只有適不適合,或是有沒有符合創辦人的價值及初衷,畢竟經營企業絕非一蹴可成,而一個企業或產業的衰亡也非一朝一夕。十年過去,我們認真的把一個沒有人重視的一項不起眼的管理工具經營到Google首頁就可以找到我們,發展到拿下全球多項第一的記錄,甚至即將申請英國名校的國際認證學程,並延伸出多項周邊商品。
多年前因為出版社認為沒有市場,不願意出版這項管理工具書籍,然而現在也跟全台灣最大的城邦媒體集團合作準備出版第二本,以及雙認證課程。甚至在全大專院校的新創業課程也將其列入必修課程之一,並將在今年發表全台灣百萬訂閱Youtuber的優勢特質研究論文。
雖然前期犧牲了快速的營收與成長,也面對了經營的壓力,但當「深度漫遊」的口碑建立起來後,原來「營收價格跟文化價值」是可以並行的,我無法論斷台灣旅遊業接下來的興衰,我只知道每去一個觀光夜市或景點,真的不容易會想再去第二次。最後,再次感謝嚴長壽先生為台灣旅遊的著想與付出,真心期待台灣的國旅能走出嶄新的未來。
來源:經濟部中小企業創新服務計畫專欄
作者:心惢文創總經理 蔡緯昱